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人文学的兴起 除了历史系在这些名校还有哪些机构有历史专业?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17-6-23 11:56:19 人气: 来源:

  非碎无以立通,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学科门类越分越细,以至于桎梏了问题意识的发散。学术史上的以文入史不仅在二十世纪,即使在今天也是比比皆是,郭沫若、范文澜、沈从文、陈梦家、戴逸、章开沅、杨天石等都是显例,而当代文学门的一流学者如陈平原李零、赵园也爱跨界到史学领域。史学的社会科学化(包括人文科学化)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早已开枝散叶,社会史、历史人类学、计量史学、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历史叙述、心态史学、生态史学、史学、概念史学、影像史学、史学、public history等纷纷兴起,以至于杨念群等大呼要人文学科的边界,中国史学的社会科学化太甚,未来中国史学的任务应该是去社会科学化。市场经济的浪潮催生了社会科学的繁荣,也催生人文科学的救赎,当特朗普大肆削减科研经费造武器和安倍晋三取消日本国立大学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之时,中国的人文学却反其道而行之,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王学典、陈平原杨念群、汪晖、陈恒等多次提到人文学的概念。人文一方面与博雅相联,另一方面又与会通共生,伴随着文化热和国学热,这种思想投射到高校学科建设领域,也就催生了一批冠名以人文、社会、高等、国学、儒学等的研究机构出现,它们身兼科研、教学和智库三重身份功能,往往比历史系本身更具有更多元影响力。本期就让小编带着大家扒一扒这些“神秘”机构,如有疏漏之处,还请!

  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简称文研院)是以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学科为主、推动跨学科交叉研究并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学术机构。文研院的旨是涵育学术,激活思想。具体来说,就是依托北大的综合优势,立足于服务学术,服务学科,服务学者;引领风气,守正出新,优化学术生态,人文与科学。致力于切实凝聚,深度交流,培育学术“”,建设更有竞争力的学术队伍。我们希望“近者悦,远者来”,促进与学界的研究,力求凝聚多方学术精华,探索社会发展与文明振兴的道。人文社会科学,面对丰富复杂的人类社会,反思曲折与成就,注重思辨与洞察。其活力与未来,取决于蕴蓄的广度与厚度,取决于探求的素养与能力。代代北大学人追求思想,兼容并包,抱定旨,砥砺德行。漫漫其修远,希望正在将来。现任院长为邓小南教授,常务副院长为渠敬东教授。

  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研究创建一个高水平学术平台。高等研究所的总体目标是以全球化时代跨民族、跨教、跨区域、跨国家的互动为契机,通过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间的交流与互相促进,重新思考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新的典范,进而推动学术研究与当代世界现实问题之间的互相激发与理解深化。高等研究渊源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战后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冷战结束后,这一研究机制逐渐在大学体制内获得发展。在1990年代以前,高等研究主要集中于欧美,对于亚洲和其他非地区,如何开展高等研究,如何形成新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视野,是一个仍然在探索和形成中的课题。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围绕民族、教、社会、国家和区域等主题,每年邀请一定数量的学者来进行为期一年、半年和三个月的研究,研究员的研究课题源自各自的长期研究,有着不同的问题意识,也完全按照各自的方式探索各自的结论。研究所的目标是帮助和鼓励来访研究员之间及研究员与当地学者之间的积极互动,为新的问题意识提供契机。因此,我们将高等研究的特征概括为四个”I”,即性(Independent)、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跨文化(Inter-cultural)和国际性(International)。研究所同时举办学术、研究生课程、专题工作坊和学术研讨会,出版人文学术集刊《区域:亚洲文化论丛》。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所也致力于与国内外各学术机构、尤其是高等研究机构的合作。

  成立于2005年5月28日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是新中国第一家以国学为教育研究目的且本硕连读的教育科研机构。学院充分兼顾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在教学与研究中,既有继承传统的治学特点,又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宽广的国际视野。现有国文教研室(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所)、国史教研室(中国古代历史研究所)、与子学教研室(研究中心)、国学基础教研室、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汉藏研究中心)、《国学学刊》编辑部等教研机构。学院学术力量雄厚。教师最初从文学院、历史学院和哲学院选调,随后从聘请著名专家学者加盟。在201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特聘教授傅璇琮指导的2006级博士生卢燕新的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学院创办了《国学学刊》、《西域历史语言研究辑刊》和《蒙古学研究丛刊》等学术出版物,策划和组织撰写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丛书》、《近代国学资料整理与研究丛书》、《清朝前期理藩院满蒙文题本》、《西域历史语言研究丛书》、《汉藏研究丛书》 、《国学管理研究丛书》等多种相关丛书,并编写发行了“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得到学界好评。学院在国学教育与研究实践中,努力强化和提升国际性,并取得显著成效。

  人文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设有哲学、中文和艺术3个教研室,历史和逻辑2个研究所,涵括文、史、哲、艺四个一级学科门类。哲学和中国语言文学2个本科专业分别于2002年、2003年开始招生。现有哲学、中国史两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教学、美学和中国近现代史7个硕士点;另在理论专业下设有文化、法律语言、法律逻辑、文学等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学院以法大人文、人文法大为办学,除加强专业教学,努力做到与其他著名高校的专业教学看齐,还重视在全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承担了大量全校性的通识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识教育逐步成为学院发展特色。由我院教师为主体组建的中国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建设咨询中心,成为我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和阵地。在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上,重视人文学科与学科的深度结合,文化、法律逻辑、法律语言、法律与教等新兴交叉学科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近年来,学院相继成立了中国大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教与法律研究中心、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心、艺术与法律研究中心、艺术经纪研究中心等5个非在编教研机构,进一步搭建专业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2012年1月,为把山东大学建设成为世界儒学中心,使儒学率先成为世界一流学科,进而带动相关学科快速发展,山东大学将原儒学高等研究院、儒学研究中心、文史哲研究院和《文史哲》编辑部整合成新的儒学高等研究院,文史哲研究院名称保留,《文史哲》编辑部相对。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不仅是一个的科研实体,更是一个性的公共科研平台。作为公共科研平台,儒学院将次第对全校、全国、全世界,对所有古典学术研究者,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将儒学院打造成为古典学术研究特别是儒学研究的权威机构之一。目前儒学院设有中国哲学研究所、中国史学研究所、中国文学研究所、小学研究所、古典文献研究所、民俗研究所、许嘉璐办公室、庞朴办公室。现任院长许嘉璐,常务副院长徐向红、樊丽明,执行副院长王学典,党委巴金文,副院长颜炳罡、杜泽逊、黄玉顺。原文史哲研究院成立于2002年,是由原文史哲研究所(1983年成立)、古籍整理研究所(1983年成立)、民俗研究所(1985年成立)合并而成。原儒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原儒学高等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文史哲》则创刊于1951年。作为儒学院的源头和组成部分,上述机构有着共同的人文学术传承和深厚的学术根基。曾在本院前身机构担任行政及科研职务的知名学者有华岗、吴富恒、杨向奎、萧涤非、王仲荦、关德栋、蒋维崧、王绍曾、葛懋春、丁冠之、董治安等。目前仍在从事科研工作的知名学者有庞朴、吉常宏、徐经泽、龚克昌、张忠纲、孟祥才、东、冯浩菲等。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成立于2007年3月10日,首任院长为葛兆光教授(2007-2013年在任),现任院长为刚教授,研究院设有学术委员会和国际评鉴委员会。目前,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共有十三名专职研究人员,从事各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此外,文史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每年招聘新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亚洲教、艺术与历史研究”博士与硕士招生项目每年也招收若干名博士生与硕士生。未来,文史研究院还将继续开展以下工作:一、“亚洲教、艺术与历史”研究方向。文史研究院将继续推动这一大方向之下“从周边”、“交错的文化史”、“地理解国际中国学”、“域外所藏有关中国的图像资料”和“中国教、思想与艺术史的综合研究”等五个领域。二、“亚洲教、艺术与历史研究”博士、硕士招生项目。三、国际学术合作。继2010年文史研究院与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达成三方合作协议之后,三校在合作举办国际会议、暑期班、以及进行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的互访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四、系列出版物。继续推进“域外有关中国的汉文文献集成”的出版,并于每年出版四期《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学术通讯》。五、“复旦文史讲堂”与“小型学术研究会”。六、团队建设与工作室。在“交错的文化史”工作室、“图像文化史”工作室之后,还将组建其他几个方向的工作室。七、资料室与网站。重点购置海外中国学论著、域外汉文文献以及有关中国的图像资料。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下简称“思勉高研院”)以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之名命名,传承光华大学、大夏大学的人文学术传统,循沿吕思勉、施蛰存、王元化、冯契等华东师范大学老一辈学者开创的学术之,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与古籍研究所为依托,是华东师范大学集中优势资源,推进人文学科综合性研究,探索新型学术研究机制,凝聚与培养杰出的人文研究人才,以建设具有国际水准和国际影响力为目标的人文科学学术高地。思勉高研院实行院务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2013年起实行研究员(Fellow)制度,以本校最优秀的学术队伍引领思勉高研院,负责各类人才招聘、学术评审。下设10个研究中心和思勉人文图书馆。思勉人文图书馆是服务于人文学科的专业图书馆,现有藏书近18万册,刊物近800种,过刊合订本近2万册。收藏有《甲骨文献集成》、《古文字诂林》、《金文文献集成》、《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及续编、《四部丛刊》三编、《丛书集成》及《续编》、《儒藏》、《子藏》、《丛书》全五编、《时期丛书》、《墨子大全》、《全宋文》、《中国古本小说丛刊》等精品图书。期刊收藏亦极其丰富,1949年前的报刊有《益世报》、《力报》、《文学》(朱光潜主编)等90余种;解放后的刊物如《中国语文》、《文学评论》、《新华月报》、《哲学研究》等,创刊至今都有收藏。

  学院下设1个学院:女子文化学院;8个系:中文系、历史系、文化典籍系、广告学系、影视传媒系、社会学系、信息管理系和出版传媒系;建有8个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长江文化研究所、儿童文学研究所、敦煌吐鲁番学研究所、中国创意产业研究所、美学与美育研究所;建有26个研究中心: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逻辑学研究中心、中国“”问题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宋史研究中心、女性研究中心、中国新广告研究中心、社区学院发展研究中心、域外汉文古文献研究中心、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现代出版研究中心、青年文化研究中心、都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六朝文学研究中心、世界电影研究中心、比较语言学研究中心、城市社会史研究中心、中国刘易斯•芒福德研究中心、史学研究中心、当代上海文学研究中心、中国礼制史研究中心、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儿童艺术创意与研究中心、教育形象与文化研究中心、藏学研究中心人文与学院院长:陈恒,分党委:戴冰。

  上海交通大学注重人文教育。早在1908年,学校便开设国文科。唐文治校长亲自主讲国文课,其独创的吟诵诗文之唐调已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辜鸿铭、蔡元培、张元济、傅雷、李叔同、黄炎培、邵力子等人文大师先后在此任教或求学。经过多次调整与,上海交通大学于1985年新建社会科学及工程系和文学艺术系,在此基础上于1997年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3年,以文、史、哲、艺为主干学科的人文学院宣告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基础文科由此进入新的发展时期。2015年5月12日,人文学院与国际教育学院合并为新的人文学院,了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人文学院自恢复以来就明确了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基本定位,即以“当代性”、“国际性”、“通识性”和“创造性”为基本办学,以文、史、哲三大传统学科为基础,辅以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学科,构建和提升具有同济大学特色的现代人文学科体系和培养模式。在全体同仁的努力下,学院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继2005年获批外国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后,2007年外国哲学二级学科入选上海市重点学科;2011年获批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同年哲学学科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建设计划;2012年获批哲学博士后流动站。人文学院下设有哲学系、欧洲思想文化研究院、中文系、文化产业系、历史学研究所等机构(校级机构);人文学院各系下设10个实体性研究所(研究院):1、中国思想文化研究院;2、欧洲思想文化研究院;3、当代哲学与未来文明研究所;4、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5、文艺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6、古代文学研究所;7、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研究所;8、艺术与创意产业研究所;9、产业研究所;10、历史学研究所等。学院另设有哲学心理学研究中心(含心理治疗与咨询培训中心)、鲁迅研究中心、文化研究中心、诗学研究中心、文化产业规划与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现设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艺术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5个系,以及古籍研究所、韩国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所(中心),其中“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和“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为“985工程”二期国家文科创新研究,汉语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文献集成编纂中心和宋学研究中心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外国哲学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史、外国哲学、文艺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汉语史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心、中国古代史研究所为校级强所。学院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含影视方向)、古典文献、编辑出版、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哲学、艺术设计、美术等本科专业,涵盖文、史、哲三大学科门类。学院拥有中文、历史2个教育部基础学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和哲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全院现有在编教职员工180人,其中教授60名,副教授49名,有博士后工作人员及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外国留学生800名左右。著名学者、文学家查良镛(金庸)先生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悠久、学统深厚,其前身系1921年创办的国文系及1926年成立的厦大国学研究院。人文学院各系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底蕴,著名学者鲁迅、林语堂、顾颉刚、林惠祥、邓以蜇、张颐等先后在学院各系任教。学院由中文、历史、哲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等4个系和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人类学研究所、美国史研究所、哲学研究所、教学研究所、古籍研究所等7个研究所及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戏剧影视与艺术学研究中心、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心、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海洋考古学研究中心、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等9个研究中心组成。学院下辖人类博物馆、校史馆、陈嘉庚纪念馆和鲁迅纪念馆,并出版有《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研究》等学术刊物。现有教授61人,博士生导师39人,副教授53人。高级职称人员占全院教学科研人员总数的72.2%。

  千里为重,广大为庆,兼收并蓄,是为重庆。为实施重庆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办学,聚集和引进国内外顶尖学术人才,开展高起点、高目标和高质量的学术研究,2011年5月27日,重庆大学校长办公会议批准成立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专门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撑。2011年7月1日,高研院正式成立,张旭东教授为高研院名誉院长,目前有甘阳、王绍光等8位兼职教授,以及Jon Elster(埃尔斯特)教授和Adam Przeworski(卓沃尔斯基)教授2位国际顾问,以及四十多位全职教师。作为重庆大学直属的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机构,具有相对的运行,实行学校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并设有专门的学术委员会。高研院下设六个研究中心,各中心以工作坊、课题组、研讨班、系列学术会议、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等多种方式展开学术活动,培养青年学术人才、建设大学文科队伍、探索通识教育的径与内容,组织关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以及转型时期重要问题的讨论。

  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以“沟通古典与现代,沟通中学与,沟通人文社会自然诸学科“为旨,致力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前沿研究,并与大学及相应研究机构建立广泛合作关系。为促进学术思想之流通,本院设立“驻院访问学人”(Resident Scholar)制度,接受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来本院驻院访问,进行学术交流及合作。下设博雅学院,校批准,博雅学院的毕业学位和专业方向包括:哲学、历史学、汉语言文学、学与行政学、社会学、。博雅毕业生大部分进入国内外名校攻读研究生,其中近半获“直博生”资格。他们攻读的学科领域分布非常广泛,包括: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学,,中国史,世界史,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学院的教学方案参考国外博雅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 )的经验,课程设置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每学期主要课程一般为4-5门,但每门课均有大量阅读和作业。学生在四年本科期间将广泛深入地中文明传统及其经典著作,必修古汉语、古希腊语与拉丁语等古典文明语言,兼修艺术理论及其技能。博雅学院直属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领导,博雅学院院长由“逸仙学者”教授、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甘阳教授担任。博雅学院强调精英教育,但这不意味任何,而仅仅意味更多的阅读,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付出,且将来承担更大的责任。博雅学院推崇的人生价值不是,而是智慧与。博雅学院学生的人生榜样不是亿万富翁,而是学富五车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墨尔本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