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人文青岛]历史侧影与私人记忆中的李村(图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16-6-21 10:50:29 人气: 来源:

  1997年5月的一天,我从青岛火车站乘坐5电车,到胜利桥下车,然后换乘9公交车,在书院新村站下车,去青岛师范学校试讲。

  一个人与一个地方结缘,终究是源于自身的生活经验。有时候,做出一个选择,会有很多情感的因素起决定作用。我的家乡就叫李村,汶上县寅寺镇的一个村庄。这种巧合,给我一个暗示,难道我这个异乡人扎根在青岛的李村,是不解之缘?

  在李村生活多年之后,我探究李村的历史,发现与我的生活经历有更大的巧合。

  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一位叫李周的人,从即墨留村迁至李村,落地生根,生息繁衍。这个村庄就叫李村,位于曲戈庄村以东一千米处。村前那条白沙闪烁的季节性河流就叫李村河。周边的老百姓在河滩上起集,固定的集市逢二逢七,在河滩上顽强生长。李村集规模越来越大,渐渐成为方圆几十里地的村民交易生活必需品的场所。李村大集延续至今。

  李氏在李村定居几十年后,到了成化年间(1465~1487),又有刘姓男子携家带口从云南迁移而来,在李村河南岸定居。两个小村子隔河相望,来往密切。周围各村把这两个村子叫李村。

  我的故乡,李村分为东李村和西李村,东李村村民多数姓李,西李村村民多数姓刘。村庄附近有一条弯弯的小河流过。这种巧合,仿佛是命运的安排。其实,这大概是中国多数村庄的写照,临河而居,家族而聚。这种特点带有鲜明的农业文明、伦理的色彩。中国历朝历代移民频繁,,战乱,都导致大规模的移民。青岛各村落的先祖,大多数是明代从云南移民而来。立村时,多以姓氏冠名。但随着村庄的成长,单姓家族往往吸纳了其他姓氏,成为杂姓移民村庄,以保持活力,利于生息繁衍。李村就有段、孙、修、安、尹、辛、王等多个家族聚集。李村的段姓,是康熙初年从崂山段家埠迁来。

  李村自从德占青岛开始,就是城乡接合部,又是进出青岛的门户。由于交通和紧要,成为商品集散地。李村的商业格局和氛围,是多年形成的,由于李村大集的存在,可谓渊源有自。

  历史的侧影,纵横交错。光与影交织,形成李村的往事代谢。每年夏天,大雨过后,李村河的河水暴涨之时,历史中的倒影仿佛出现在水中,流转,晃动,最终,影像消失。

  夏天,李村河河水暴涨,有时会把大集上摊贩的货物冲得乱七八糟。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李村大集。无水的李村河,反而成了常态。李村桥巍然耸立,桥下是熙熙攘攘赶集的人们,桥上是川流不息的车辆。李村桥是李村百年的一个隐喻。一百年来,桥上有德人骑马经过,日本的军车经过,李村大集上出现过美国海军的身影。他们都是过客。唯有世世辈辈生活在李村河两岸的人们,才是这里的主人。战乱,炮火,入侵者,都被百年流水带走。即使河水干涸了,桥还在。

  我在李村生活期间,多次到滨河邮电局。有时站在滨河上,在枝条依依的垂柳下,远远地看河滩上的熙熙攘攘的人们,以及摆摊叫卖的商贩。有一次,发现有卖旧书的摊子。冲到河滩上去看,买了三本《山东文史资料选辑》,其中一册上有周学熙、周叔弢 家族在青岛创办华新纱厂的文章。李村大集也是与时俱进,二手汽车的买卖十分红火。沿着滨河往下走,却不知道李村藏身于嘈杂、拥挤的滨河上。后来查阅资料得知,这座建于1904年,由传教士邵约翰主持修建。江苏始建于1908年。李村虽然规模小,但年龄大。如今,经过几次大修,依然耸立,守望着李村河的河水流向胶州湾。

  在一个城市里闯荡,走着走着就两鬓飞霜。一个人是如此的渺小和脆弱,而一个地名,一个地理坐标,可以在城市的版图中永远留存。李村的街头,永远是那样人潮汹涌,拥挤,嘈杂,着浓厚的商业气息,十年前是这样,十年后仍是如此。2015年12月16日,地铁3号线北段从青岛北站至双山正式开通,青岛进入地铁时代,李村,是一个重要的中转枢纽。一代一代人,从李村站上车,下车,去他们想去的地方…… 柳已青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本篇文章:[人文青岛]历史侧影与私人记忆中的李村(图)内容收集于网上,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有任何问题请发邮件到: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地图

推荐:

关键词:人文历史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墨尔本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