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读古地043﹒太丘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20-3-9 1:00:17 人气: 来源:

  面部痣的位置与命运公里。为远古时太丘神社所在地,太丘社神春秋战国为宋国神社。《史记•六国年表•周显王三十三年(公元前年)》亦载:“宋太丘社亡。”秦始皇时设立砀郡,治砀县,境内设有芒县、酂县。西汉时置敬丘县,东汉明帝改名太丘县。三国时太丘县并入酂县。晋废县城存。隋(公元年撤县设永城市。“永城”,因此城昔日屡水击不破,故名,取永远为城之意。现在的永城,为河南的东大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总面积为

  据《永城县志》记载,“太丘老君堂”庙会是迎祥纳福的民间活动,其历史悠久,享誉豫东,名震中原。

  古太丘,后称永城,位于今河南商丘市永城西北。从太丘到永城,这块“汉兴之地”属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有“豫东门户”之称,在这美丽的豫东平原上,曾流传着诸多感人故事和留存着若干名胜景点,最著名的要数历史文化八景。所谓历史文化八景,是集山水、人文、民俗为一体的古胜景。《永城文史资料》中将它概括为“永城八景”,从永城素称古太丘上看,其实这里的历史文化八景,就是后来合称的“太丘永城八景”。

  太丘永城八景中的“芒山王气”。这是八景中的首景。芒山,又名芒砀山,是汉高祖刘邦隐身起义的地方。秦末,刘邦其的前往骊山筑墓的徒夫后,曾隐身于芒砀群峰的紫气岩,岩上紫气缥缈。相传,刘邦在此斩蛇起义而彰显王气。后来刘邦投身到“诛无道,伐暴秦”的中,最终建立了汉朝,紫气岩之奇景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芒山王气。紫气岩历来为芒砀山之名胜,吸引很多仁人志士来此怀古,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唐代高适在游览紫气岩后写道:“朝临孟诸上,忽见芒砀间。赤帝终已矣,白云长不还,时清复何有,禾黍满空山。”

  太丘永城八景中的“浍水春声”。浍河,《水经注》里称涣水,发源于商丘,上游称涣水,从龙岗进入永城境,称浍河。《方舆志》中记载:“睢涣之水成文章,故中间名为绘,衍为浍,平地涌泉,四时不涸。”在今永城黄口乡赵楼村北面200米处浍河右岸的河滩上,有一个很深的隧洞,口似井口,常年吐水喷泉,翻腾之泡花如鹅蛋大小,水头高一尺多,泉水击浪声可闻二、三里远,故名“响泉”。此泉清澈甘甜,缓缓流入浍河,泛起粼粼碧波,四季皆春。相传,刘秀登基称帝后,曾乘船饱览浍河两岸风情,见此涌泉翻腾如花,并伴有悦耳响声,竟龙颜大悦,脱口成诗:“浍水春声有韵律,颂我帝业成华章。”从此浍水春声便成为黄口特有的自然景观。

  太丘永城八景中的“隋堤烟柳”。隋堤,即沱河之堤。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开掘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沿渠筑堤种柳,后成为隋堤。清一统志记载:河南之商丘、夏邑、永城,汴河故道,有隋堤。当年隋堤盛植杨柳,叠翠成行,风吹柳絮,腾起似烟。每当清晨,登堤遥望,但见晓雾蒙蒙,柳树被在淡淡烟雾之中,苍翠欲滴,仿佛半含烟雾半含愁,景致格外妩媚,是一幅绝妙的柳色迷离的风景画。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隋堤柳》诗中写下“西至黄河东至淮,柳色如烟絮如雪”的佳句,使“隋堤烟柳”这道风景得以进一步。

  太丘永城八景中的“陈庙霜松”。陈庙,是为纪念陈寔功绩而建。《后汉书》卷二十六载:“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陈寔(仲弓),东汉许州(今河南许昌)人。他在太丘长(县令)任上,为官,力行仁政,视民如子,惟尚德化,所以把所辖的太丘治理得井井有条,出现了一派“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空牢无讼”的安宁景象,后来永城人在太丘集东南一公里处建陈仲弓祠及陈公庙,遍植松柏,管称“陈庙霜松”,即是描绘陈仲弓祠的景物之作。明代永城训导陈聪在《太丘清气》一诗中赞扬陈寔道:“犹喜仲弓遗范在,熙熙百里播淳风。”

  太丘永城八景中的“巴河夜月”。巴河,就是永城的沱河,它宛如一条美丽的玉带,横亘在广阔的豫东平原上。它源于商丘,横跨永城,汇入淮河,在永城境内长40公里。千百年来,沱河孕育了永城文明,是永城的母亲河。它碧水辽阔,深广气派,风光清秀,雄伟淡雅,岸柳叠翠,参差披拂。到了夜晚,一轮明月高悬碧空,美丽的月光银辉四泄,溢光流彩,长桥横卧,川流不息。古城楼榭、崇法寺塔偎依河畔,隐隐约约,巍峨壮观。

  太丘永城八景中的“酇台晓晴”。酂台,即酂城造律台。造律台位于今永城酂城镇南,古代亦称都台。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携友到此游览,他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一诗中写道:“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相传汉代丞相萧何曾在此台制定法律,故名造律台。西汉初,汉高祖分封功臣,萧何封于酂。造律台为古代文化遗址,现为一椭园形高台,它底部南北长54米,东西宽34米,高7米,文化层厚约9米,上层是商代堆积,下层为河南龙山文化遗存。这里文化遗物颇为丰富,其中有石斧、骨箭头、骨锥等。1963年6月,河南省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单位。

  太丘永城八景中的“石崖滴翠”。石崖即芒山夫子崖,又名孔夫子避雨处。位于永城芒砀山中夫子山南坡,是天然悬崖处的一个深6.5米、阔20米的山洞,因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此避雨而得名。洞中至今仍存有一座高约1米,坐北朝南、屈膝而坐的孔子雕像。春秋末年,孔子带领周游列国。一日,来到芒砀山下时,天上突然下起大雨。师徒们一时无措,只好躲进山洞避雨。孔子虽然自己的衣服被淋湿了,但他最关心的还是车上装载的书籍。雨过天晴后,孔子让们把淋湿的书籍搬到洞外的平台上晾晒,直到将书籍全部晾晒干后,才与们又开始了新的行程。后来,孔子避过雨的这座山被人们称作“夫子山”,他避雨的地方被称为“夫子崖”,他率弟晒书的那个石头平台也被人称做“晒书台”。据传,由于孔子治学的了,从此,“晒书台”上一年四季便不再下露水。

  太丘永城八景中的“宝塔盘云”。宝塔即崇法寺塔,位于永城县城关东北隅崇法寺旧址内。崇法寺塔始建于隋,宋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历时6年建成。因建于寺内,故名崇法寺塔。这座塔为八角楼阁式九层砖塔,高34.6米,底层直径7.7米。上为覆钵、相轮、伞盖和宝瓶组成的塔刹。塔体为椎柱形,每层檐下均有仰莲相托。仰望塔身,如九朵竞相。塔每层均有东西南北四门。入角皆饰有石龙头,石龙头皆系一铁铃,和风习习,铿锵齐鸣,悦耳动听。塔底层南门下有通向地宫的阶梯。地宫内有棺床、古匣。塔底北门有穿心式青石蹬步行道,可盘旋而上直至塔顶。内壁镶有深绿色琉璃佛像砖651块,构图为一佛两。登塔眺望,沱河如练,漂流东去;芒砀山脉,石岩叠翠;永城市景,一览无余;清风拂面,更令旷神怡。(谢谢图片作者)

  

关键词:太丘人文民俗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墨尔本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