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他们因“伊玛堪”而闪耀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17-9-21 12:07:38 人气: 来源:

  自幼浸润于赫哲族文化氛围的赫哲族姑娘侯儒,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省社会科学院,从事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2013年起,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赫哲族伊玛堪传承人史研究”,已先后在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目前,这个项目已到了结题阶段,侯儒说,项目的就是一部有关伊玛堪传承人史的研究专著。

  “伊玛堪”是赫哲族口耳相授的一种说唱艺术,传递着赫哲族渔猎文化的内在特质。“伊玛堪”说唱者被称为“伊玛卡乞玛发”,无乐器伴奏,一人即兴表演,说唱交替进行。由于赫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伊玛堪”这一古老的叙事传统和口头艺术,成为该民族传承自己历史文化、教、人文习俗等的重要形式,堪称赫哲族“活的历史教科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赫哲族已从原始封闭的渔猎生活样态中出来,“伊玛堪”失去了存在的土壤。2011年11月23日,在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六届会议上,中国申报的“赫哲族伊玛堪”被列入“急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7个入选项目,意味着“伊玛堪”的传承与已经进入国际视野。

  侯儒说,目前赫哲族“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有六位,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有吴明新和吴宝臣两位,他们是叔侄关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有尤文凤、尤文兰、尤秀云和葛玉霞,其中尤文凤和尤文兰是亲姐妹。六位代表性传承人是赫哲族“伊玛堪”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2008年8月24日,吴明新自费在市成立了赫哲族“伊玛堪”传习所,免费传授“伊玛堪”,这也是第一个正规的“伊玛堪”,标志着“伊玛堪”的社会传承工作正式开始。2010年3月,敖其赫哲族村成立了“伊玛堪”传习所,该传习所至今已有6年多时间,共传授100多名,其中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只有8岁。同年6月,饶河县成立了传习所,聘请葛玉霞和吴明新定期传习“伊玛堪”课程。2013年6月又在同江八岔赫哲族乡建立了传习所。从2013年开始,同江市实行传承人自行带徒制度。吴宝臣、尤秀云、尤文兰、尤文凤平均每个月传授一次课,他们每人有不同的,所传授“伊玛堪”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由于“伊玛堪”只能靠口头传承,而赫哲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因此,“伊玛堪”最重要的便是能够熟练掌握赫哲语,并能对“伊玛堪”进行不断的创作和翻新。但是,目前,赫哲人不会说赫哲语已经见怪不怪了。据调查,如今,60岁以上的赫哲族老人完全通晓赫哲语的仅有不到20人。50—60岁的赫哲人通晓赫哲语的最多不足10人,这其中有一些人还只能听而不能说。侯儒还发现,虽然赫哲族年轻人开始时兴学习赫哲语,但只能说一些单词和个别句子,还不能用于日常交流。赫哲族现在共有5354人,其中只有几十个人能懂自己的语言。“一个的消失,只让我们失去一种动人的风景;一种语言的消失,却让我们永久失去一种美丽的文化。”赫哲语言的衰退,成为“伊玛堪”传承面临的最大困境。

  尤文兰,1944年9月生于省同江市八岔乡,外公是“伊玛堪”著名歌手尤贵连,母亲尤翠玉说唱“伊玛堪”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尤文兰最初并不知道“伊玛堪”是什么,记忆里就是母亲劳作或闲暇时的说说唱唱:“我母亲是赫哲族有名的鱼皮衣制作高手,她在做活的时候总哼着‘伊玛堪’,一边做活一边说唱,我听着好听,觉得有意思就跟着唱,唱得不对的地方母亲帮着纠正,虽然没有成首会唱的,时间长了也会哼唱曲调,内容记不全,但有印象。晚上没事了老头老太太就来我家,和我母亲一起穿着鞋往炕上一,边抽烟边唱。”

  尤文兰儿时,村子里会说唱“伊玛堪”的人还很多:“当时赫哲族歌手吴进才特别好唱,每次老吴头(吴进才)一唱,我和二叔就去听。屋里全是人,没地方坐了就拿垫子垫在地上。大家为了让老吴头尽情地讲,给他卷烟、递水,听到精彩的地方大家也会应和起来。‘伊玛堪’当时给我的感觉是既让人害怕又吸引人,心会跟着情节走。那时候要是赶上村子里谁家有喜事丧事,凡是会唱的都请去。逢年过节轮着唱,一边喝一边唱,说累了唱累了就先休息,换别人接着,唱得开心,有时能唱几天几夜,几天下来就是吃喝说唱。我家里除了我母亲会唱外,我二叔也会唱,而且他懂赫哲族文化,收集了很多资料。”

  尤文兰的二叔尤志贤是赫哲族著名翻译家,也会说唱“伊玛堪”。尤志贤告诉尤文兰“伊玛堪”有说有唱,何时说何时唱都有规律可循。“伊玛堪”唱调包括很多种,从性别上分有男腔女调;年龄上有少年调和老翁调;从感彩上又分为高兴调、悲伤调等。对于学习“伊玛堪”来说,授者的很重要,口传心授的方式更多时候要通过自己的去掌握学习。

  2007年尤文兰开始传习“伊玛堪”说唱,最初主要是家族传承,她的儿媳妇、孙媳妇和外孙女都跟她学习。教了几个月后,尤文兰发现这种传习方式,不容易掌握“伊玛堪”要领,她们只会说唱尤文兰教的片段,自己不能学习,更不能即兴说唱。尤文兰不断摸索教学方法,经过实践后,她发现应先教语言和曲调,只有基础学好,会说语言会唱曲调,才能更好掌握“伊玛堪”。

  2010年尤文兰当选“伊玛堪”说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同年3月同江市街津口“伊玛堪”说唱传习所建立,尤文兰开始正式了社会传承“伊玛堪”说唱的道。她将“伊玛堪”分成说和唱两部分,从基础开始教。先教“说”部分的赫哲语,把句子中的重点单词和语法单独教,再教“唱”部分的曲调,单词语法曲调都掌握后,再学“伊玛堪”教材。她告诉一定要养成赫哲语的语言习惯,注意该有的语气,用传统语调语气说唱出来的“伊玛堪”才有“味道”。

  胡艺,赫哲名为吴丁克阿莫特库莉,1990年出生于市,小学就读二十小,7岁开始学习舞蹈,13岁报考润良舞蹈艺术学校(现改名为英才文化艺术学校),主要学习古典舞和民族舞。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准备高考。2009年9月考入师范大学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教师培养专业。胡艺本科毕业后进入职业学院艺术系担任教师。2014年6月调入市郊区文广新局工作。2015年胡艺成为“伊玛堪”说唱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在胡艺可以用赫哲语主持晚会,也可以一个人单独说唱“伊玛堪”片段。她是赫哲族吴氏家族中“伊玛堪”说唱的代表人物,也是“伊玛堪”说唱最年轻的代表性传承人。

  胡艺说:“我7岁那年,正好赶上我姥爷退休重新开始学习‘伊玛堪’。他在家总唱,我觉得挺有意思,但那时候不知道‘伊玛堪’具体什么意思。周末我去跟他学唱赫哲语的‘乌苏里船歌’、‘我的家乡多美好’、‘开江谣’等赫哲族民歌。他开始教我赫哲语单词。他说这是我们家族的责任。我13岁去上学,学的赫哲语单词大部分忘了,但那几首赫哲族民歌我现在还会唱。”

  2008年胡艺的姥爷吴明新当选“伊玛堪”说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办传习所,胡艺开始去传习所上课。

  胡艺说,2008年他姥爷办“伊玛堪”传习班,每次去上课姥爷就带上他,他也跟着其他一起学,算是正式开始学“伊玛堪”了。学习“伊玛堪”最初觉得不好学,总受打击。“伊玛堪”这种说唱形式不用伴奏,说一段唱一段,具有很强的即兴发挥性,只能靠口传心授。姥爷唱同样的故事,也是一遍一个样,没有一遍是完全相同的。胡艺也不得要领,开始就是模仿姥爷说唱,根本不理解。因为从小学过舞蹈,对音乐和节奏有一点了解,所以学“伊玛堪”的曲调好像还不是很难,相对学整体“伊玛堪”容易很多。关于说的部分,姥爷告诉他,一句赫哲语,虽有几种停顿方式,但总有一种是最合适的,是赫哲人的说话方式,比如什么语气词应该停,什么词应该连。在考大学前算是对“伊玛堪”有一个基本的掌握,但还不能说唱片段。

  2009年胡艺考入师范大学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教师培养专业,特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四年下来,胡艺可以用赫哲语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能说唱“伊玛堪”《希特莫日根》部分片段。2014年6月郊区文广新局聘任胡艺,主要负责非遗相关工作。由于吴明新年事已高,经领导协商决定由胡艺加入到敖其“伊玛堪”说唱传习所,接替吴明新继续担任传习教师,给授课。胡艺的加入给敖其“伊玛堪”说唱传习所增添了具有专业素质和高学历的新生力量。唐李

  推荐:

  

关键词:人文民俗句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墨尔本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